单氏资讯

单氏资讯

当前位置 : 首 页>单氏资讯 > 单氏资讯

单边郎29岁中进士,因官得名

本站  2014/12/22 17:04:33  浏览量:
通德书院为高密历史上真正的单家大院。
通德书院为高密历史上真正的单家大院。
高密县志里记载了单边郎其人其事。
高密县志里记载了单边郎其人其事。


  近日,随着电视剧《红高粱》在山东、北京等四大卫视的热播,高密人的爱恨情仇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所谈论的话题。其中女主角九儿的丈夫麻风病人“单扁郎”迅速走入广大观众的视线。当然,他只是电视文艺作品中的“单扁郎”,而高密历史上确有一个历史人物“单边郎”。不少“40到70”后的高密市民对剧中“单扁郎”的真实身份表示质疑,文艺创作也要尊重历史事实,看剧说历史,为还古人一个公道,记者走访高密史志办,查阅相关文献资料,讲述高密历史上一个真实的单边郎。

  单家为高密五大家族之一

  通过走访、查阅,记者了解到,上世纪80年代“改革开放”之前的高密居民,不知晏婴、郑玄、刘墉这“三贤”的比比皆是,但不知道单边郎的却很稀罕,几乎不知单边郎就不算高密人,单边郎之影响可见一斑。晚清民国时期,张、王、李、单、傅为高密五大家族,单氏家族更因单边郎名闻遐迩,似乎单边郎就是单氏家族的代称。

  近期,在全国热播的《红高粱》成为男女老少所追的热剧,高密再次成为全国观众的焦点,剧中提及的“单家大院”也逐渐成为高密的旅游必看景点,历史上真正的单家大院为通德书院。除了县长朱豪三的真实原型为曹梦九,女主角九儿的丈夫麻风病人“单扁郎”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。

  单崇因官职得名单边郎

  单崇,字景姚,号郑窑,明代北隅(今醴泉街道)尧(同“窑”,下同)头人。生于明万历九年(公元1581年),殁于清顺治元年(公元1644年)五月十八日,享年64岁,终官郎中,即大明户部郎中。明清两朝政府为大部制,全国共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原则上由皇上直接管理。六部第一长官是尚书,副职一般两名,即左、右侍郎,部级以下为司级,司级正职就是郎中。户部管财政、民政等事务,掌握全国经济命脉,位置略逊于管人事的吏部。户部的郎中一般设10余名,分管两京13省财政、民政,太平时期分管京城的户部郎中位置重要,单边郎时期,恰是内平李自成 、张献忠暴动,外伐满清入侵的大动乱时期,所以辽东司是大明户部最重要的一个部门,单崇最高任职就是户部辽东司郎中。辽东司、云南司、贵州司等部门是管理边疆财经民政事务的,故其长官俗称边郎。单边郎由此因官职而得名。

  单边郎先世,“居江南之凤阳延陵村,明初始迁发高密”,“定居高密县城西北窑头村”。单姓迁居到高密二百余年之后,揭开了家族兴旺史的序幕,单边郎为高密单家第一个进士,此后三百年间,高密单家共产生了28名进士。终大清一朝267年,全国每个县不过平均出5名左右进士,高密单家不愧为“进士之家”,海内鲜见,担得起“诗书继世长”的美誉。在单氏家族中,爵位、官职、学衔、文采等比单边郎高的都有,但平生故事比边郎有嚼头的委实不多,所以,边郎的故事在坊间一传再传,直至今日。

  29岁中进士名震高密

  边郎之父单永逸,为人诚恳和厚,处事仁义,单边郎也是仁孝之子。对父母孝敬,对兄弟友爱,而且夫妻关系也相当和睦。其妻管氏恭勤贤孝,深得婆婆张氏欢心,婆媳关系融洽,一时在乡里传为美谈。单边郎出仕之前,管氏常陪夫婿深夜读书,单边郎居官后,管氏常常提醒夫婿“积德惠民”。总之,这是一家和谐大家庭,五好大家庭。

  单边郎自幼聪明过人,也勤奋过人,视读书为一大乐事。“素勤心诵读,暑午吟风,寒夜映雪,非万不获己事,手不释卷”。单边郎写得一手好文章,而且是快手笔。平时作文不打草稿,提笔挥洒,多有佳作,有“倚马成文”之美誉。万历三十七年(公元1609年)己酉科举于乡。次年,庚戌科会试联捷进士,时年29岁,少年得志,名动京城,更震动老家高密县。29岁中进士,自古都是十分荣显、万分难得的功名。

  著成《饷政考》二卷

  万历四十六年,满族首领努尔哈赤宣布对明朝“七大恨”,并正式反叛明帝国宣告独立,进而武力挑衅朝廷。明抚顺游击李永芳面对“满独”的武装进攻,不战而降,致抚顺失陷。次年,明廷起用杨镐为兵部侍郎前往辽东平定满族叛乱。杨镐率师击满兵败北,明廷再派熊廷弼前往辽东督师。此时,朝廷急需精明强干的大臣管理辽东战区的后勤军需,内阁诸大臣和户部一致推举单边郎就任,这个郎中实际上就是督饷郎中。

  自古战争很大程度上打的是后勤供给,单边郎深谙此道,明白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。其时,明帝国在辽东重兵云集,每岁粮饷数以亿万计,所以单边郎赴辽东后夕惕若励,深恐辜负朝廷厚望,他“谨怀策命之重,殚心会计之书”。尝自言:“天平不敢欺天 ,砝码不敢违法。”平素悉心研究如何督好粮饷,将研究心得写成《饷政考》二卷。

  在单边郎15年的晚岁生涯中,他一直在高密赋闲并在县城盖了新房子,亦耕亦读,诗书传家。他在高密城东北(原武装部旧址)设立通德书院,广育英才,以文会友,“四方之士多考德而问业焉”。理修建宅院,多创业之举。边郎为官之余不忘著述,主要著作有《饷政考》、《涓滴集》、《觉觉文集》等。

  抵抗清军进犯,创下守城历史上的奇迹

  崇祯十五年,明廷与满清议和断绝,满清头领皇太极命其七哥为奉命大将军统军远征 ,深入大明内地:这支清军于腊月初十,骑哨至高密城北。绅士惊骇,不知所出。巧的是,其时原大明兵部尚书张福臻、原户部郎中单边郎、原太常寺少卿傅钟秀等朝廷大员都在高密县城赋闲,面对这样高度危险的时局,高密县令何平是怎么也神不起来了,他明智地恭请大司马张福臻全权主持抗清卫城大局,张福臻曾三任蓟辽总督,围剿清兵多年,能攻善守,是令满人十分头疼的抗清名将。此时,也只好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城防总指挥的重任 。

  张福臻安排单边郎父子五人偕县丞阎洪管东城防务(东城防务最重要),武举张并斗,武生员孙名臣、隋思祚副之。生员张炫为游兵把总,以武生单岑副之。四面六方人员均作了安排。致使近万清兵环攻小高密城三个月而不下,这支清军此次进犯,共克城镇94座,俘获极多,唯高密城未破,创下了守城历史上的奇迹。这就是明末山东历史上有名的“高密壬午全城”。在守城中,单边郎居功甚伟,这是边郎发挥余热最充分的一次。

  威武不屈,忠贞气节受敬仰

  崇祯十七年,即清顺治元年(公元1644年)三月十九日,李自成推翻明政权,建立大顺政权。据史载,高密及其周围诸州县之农民如大坝堤溃之势,骤然蜂拥而起,结成大大小小一拨拨民团民军。他们不分地域,联合攻城,相互救援,打官劫富,一时斗争如火如荼。高密民军首领有张舆、徐南柳、单之赏、朱太桓、宗尔让等。五月,李自成政权派往所辖地盘各县知县陆续到任。他们一到,正统势力立即与其展开了殊死搏斗。李自成政权所任命的高密新县令孙握玉也莅任。在单边郎眼里,高密新县令孙握玉无疑是反贼李自成任命的伪县令,大明官员是绝对不能认可的,“乱臣贼子,人人得而诛之”,于是,单边郎与前明太常寺少卿傅钟秀共谋,将孙握玉捉拿至大狱。由此举可以看出,单边郎的确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。
高密之农民军张舆、徐南柳、单之赏等闻讯,以为大顺王朝已经一统江山,改朝换代铁板定钉,单边郎等前明遗老是螳臂当车不识时务,于是急于对大顺王朝立功的徐南柳、朱太桓等民团头目率众一举攻入县城。在攻城时,民军“一呼肆集,外攻内应,虽智者无如之何矣”。民军入城后,从狱中救出孙握玉,将单边郎与傅钟秀等前明官员拿下作为见面礼,押去见孙握玉请赏。傅钟秀与边郎顿感“被贼凌辱”,虽然被擒,却都压根没把民军放在眼里,认定不过是反贼一时得逞,所以,仍然一派大明官员气象。单边郎“张目仰视,厉声大呼。初喝公跪,曰:‘吾膝不为贼屈也!’,继索公饷,曰:‘吾粮不为贼赍也!’,谕众掠其资财,公弗顾。循谕众捕杀其子姓,公弗顾。贼怒,霜刃交加,而公怡然就毙”。同时被杀的还有傅钟秀及其仲子傅禀初。这段文字十分简明地记载了民军对前明遗老的武力洗劫,徐南柳很可能是残杀单边郎的主使,只是史料无具体记载。单边郎等前明高官的家产被夺,亲人被杀,本人也被追命,下场甚惨,而单边郎等前明遗老犹能威武不屈,仪态凛然,颇具气节。

  参考资料:《清史列传》、《高密县志·光绪版》、《高密单氏家谱》。

  资料由老子与单氏文化研究会提供